艺术管理、国际戏剧交流管理

发布者:研究生部发布时间:2017-12-12浏览次数:16355

黄昌勇,男,教授

1966年生,河南潢川人,文学博士,现任上海戏剧学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土生导师;上海高校智库-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全球城市(上海)文化观测研究中心主任,《艺术管理》(中英文)期刊主编,年度《中国城市文化报告》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艺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研究、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AMFA

 

铁钟,男,教授

太阳成集团tyc234cc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上海市虚拟环境下的文艺创作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九三学社社员。

入选上海东方英才项目、春申金字塔领军项目;作品获得ROMA SHORT FILM FESTIVAL-BEST VRCANNES WORLD FILM FESTIVAL BEST VIRTUAL REALITY(SHORT)BERLIN KIEZ FILM FESTIVAL-BEST VR AND 360 VIDEO TORONTO NOLLYWOO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BEST VIRTUAL REALITYASIAN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BEST VIRTUAL REALITY AND 360°VIDEO、上海设计100+MUSE国际设计金奖、上海科学与艺术创意设计奖等奖项。

主要从事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文化数字化与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多项,出版著作与教材二十余部、CSSCI来源期刊论文多篇;

主持《数字一大·初心之旅》、《遇见东坡-PICO》、《入画-PICO》、《寻找秘谱·上海1930-VIVO》等大空间多人VR项目、大阪世博会世博博物馆数字化设计项目、上海图书馆东馆数字化设计项目、上海博物馆东馆交互设计项目、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数字化项目、吉利集团总部汽车体验馆装置设计等项目;

电子邮箱:tiezhong@sta.edu.cn

招生方向:数字艺术设计、艺术管理

 

沈倩,女,教授

博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舞美系副主任、灯光教研室主任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多年来一直从事戏剧和演艺领域灯光艺术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参与过百余部各类演出的灯光设计工作,主要作品有话剧《我叫王成帮《漆艺人生》《军歌》《北魏风飏《独龙天路》等;京剧《换人间》《穆桂英挂帅》《徐光启与利玛窦》《魂系油气田》等;担任大型实景演出《天酿》灯光总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各类国家级、省市级舞台美术奖项。曾出版著作《戏出文物——宋代戏曲文物与宋代演出》;多次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主要论文有:《·随行——数字技术下当代舞台灯光光影形象研究》(艺术评论);《数字艺术语境下的舞台光影空间》(艺术评论);《音乐剧伊丽莎白的舞台美术特征》(中国戏剧);《诗意的舞台——舞台剧战马的舞台美术特征》(中国戏剧);《沈倩舞台灯光设计作品赏析》(演艺科技);曲学:《从戏曲文物看宋代的演出服饰》(曲学);《古韵新姿长生殿》(长生殿演出与研究)长期关注本学科国际领域的发展前沿。在国内外舞台美术论坛、会议中多次发表主题演讲,曾多次受邀参加OISTAT国际舞美组织、USITT美国剧场技术协会等国际组织召开的专业学术会议。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董峰男,教授

1972年生,江苏徐州人,先后担任南京艺术学院、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艺术管理》(中英文)执行主编、中国剧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南京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人文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兼任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主席、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著作/教材4部,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实践创新计划3项。2009年策划并发起全国大学生艺术项目创意大奖赛,2011年策划并主编《艺术创意与策划》书系,2013年策划并执行主编《艺术管理学研究》丛刊。先后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优秀教学奖等多次。主要研究领域:艺术场馆规划与运营、艺术项目研发与评估、艺术研学课程设计。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研究、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AMFA

 

宫宝荣,男,教授

1959年生,1987年获法国巴黎三大博士学位(戏剧学),1997年获法国巴黎九大硕士学位(文化管理);在担任戏文系负责人期间创办了“艺术管理”本科专业。2011 年以来上戏国际小剧场戏剧节策划人、担任过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负责人,目前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研究》首席专家、UNESCOITI 世界演艺教育联盟联合主任、APB亚太地区戏剧院校联盟APB秘书长等。发表论文主要有:《中法戏剧交流中的误读现象之浅析》《艺术管理的专业属性与其它》《中国保留剧目刍议》《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为什么要重译莎剧?》《正本清源话 theatre》等。

招生方向:外国戏剧史论、艺术管理研究、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AMFA

 

方军,女,副教授

现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

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剧场研究、日本演剧

曾作为上海市教委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

著有《城市节日——走进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日本现代剧场体系——从明治到平成剧场身份的变化与确认变化与确认变化与确认》等专著。

荣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研究、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AMFA

  

陈敏女,副教授

1965年生,经济学硕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人文社会科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在艺术院校长期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讲《文化产业专题研究》、《文化产业概论》、《艺术文化经济学》等课程,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程》、《艺术与德育》等教材、著作,发表《新时代上海戏剧观众拓展策略研究》、《析英国戏剧产业运营对中国戏剧业发展的启示》、《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与市场的关系》、《试论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及上海文化市场的发展》、《简论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内涵与特征》、《论社区文化资源的合理规划优化配置》等论文,参与市级、委局级、院级等多项相关课题研究,主持《中外戏剧产业经营管理研究》、《艺术管理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等项目研究工作。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研究、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AMFA

  

黄韵瑾,女,教授

1968年生,1997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MVPA剧场规划顾问亚洲区代表。台湾广艺基金会顾问。

曾任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营运副总裁、台北故宫博物院行销顾问及户外艺术节总策划、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台北越界舞团总经理暨制作人。擅长国际演出策划、经纪及推广,在美研究主题为“从管理视角进行剧院规划设计”,强调“文化空间的管理必须从硬件未建设之前开始”。策划主办《2017全国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第七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年会》、《第二届亚太艺术管理高等教育论坛》;负责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16年艺术管理新专业申报(全国第一个获批艺术管理专业),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上海音乐艺术发展中心》知识服务平台项目策划及主笔;近期研究包含《2016上海演艺产业发展报告》《2016上海演出市场报告》。

招收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包立峰,男,教授

博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副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教委党史专家宣讲团成员、十九大专家宣讲团成员,上海市阳光学者。

先后获得全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学术月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外理论动态》等国家A类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负责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评估研究、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论坛等多项课题。

先后在复旦、上海交大、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等院校及各地大讲堂开展思政、文化专题讲座百余场。

创作多首主旋律歌曲。其中歌曲《新天地》获得上海市“唱响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歌曲金奖;《爱是我眼睛》获得由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委联合举办的艺术汇演全国一等奖;公益歌曲《春天不会忘记》获得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歌曲金曲奖。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陈永东,男,教授

1970年生,2005年获硕士学位。2020年获得教授任职资格。分别毕业于中南大学(原长沙铁道学院)及上海交通大学。

艺术与科技专业带头人,负责创意学院研究生工作,上海市虚拟环境下的文艺创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高级专家委员,创意城市组委会学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数字艺术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管理(数字展演策划、新媒体营销)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艺术+科技+商业”的跨界研究,并在利用新媒体提升艺术表现力及扩大传播力方面进行过长期的交叉融合研究。

近年来,侧重于人工智能艺术、演艺元宇宙、生成艺术、短视频、数字演艺及转媒体艺术的策划、设计、传播与营销,并关注人工智能美学及元宇宙美学。曾主持中央地方共建项目《远程交互艺术创作教学实验室》、高峰高原项目《新媒体视觉艺术案例分析库》《医圣张仲景虚拟展演》,并曾参与《基于大数据的传统戏曲服饰纹样数字化分析与再设计系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

曾出版《人工智能艺术》《赢在新媒体思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引爆短视频》《智能营销》《企业微博营销》(获中国互联网20年最值得藏阅的100本书)《网页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 MX 2004》等十余部著作,是《2023中国文创文旅元宇宙白皮书》的“演艺元宇宙”、“会展元宇宙”及“艺术元宇宙”等部分的主笔,《中国文化元宇宙白皮书》(演艺元宇篇)副主编,并且是《沉浸式VR多人大空间白皮书》,主编之一。

曾发表《人工智能艺术的应用类型及审美判断》《元宇宙语境下艺术“灵韵”的唤回及“拟真”的嬗变》《元宇宙营销主要类型的演进与趋势》《基于AR的演艺元宇宙设计原则与策略》《基于转媒体的传统文化艺术转化与传播策略》《基于元宇宙的新媒体传播趋势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短视频创作生产技术及趋势》《数字藏品的价值发掘及提升策略》《人工智能时代的舆情分析与应对策略》《对人工智能艺术可能性、创造力及情感的思考》《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创新思维及痛点研究》,《短视频内容创意与传播策略》《全媒型人才需具备的新思维新技能》《智能营销传播的本质、演进及核心研究环节》等百余篇文章。

他曾提出“创意为众王之王”的观点,并提倡对内容、技术及营销等层面都要重视创意,使之相互支撑。同时,他还是国内第一个提出“智能营销”概念的学者。

曾指导多个数字动画、VR/AR/MR、数字海报、数字藏品、数字展演等类型的项目,并曾创作多个数字藏品、数字装置、生成艺术、数字海报、手机摄影等类型的作品。曾参与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转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排名第二)、上海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转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排名第二)的建设。

曾获2012年度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优秀论文奖,2008年中国十大IT博主,20152016年微博影响力科技评论大V2016年度在线教育名师评选互联网类目“十佳在线教育讲师”等称号。20241月,获“《文化艺术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202411月,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年会暨2024中国式文化元宇宙前沿论坛”中被评为“优秀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获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授予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

曾受邀为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航、北师大、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台)、上海大学、上音、中南民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及腾讯、阿里、搜狐、新浪、新华网、人民网、SMG、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贵州茅台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上海纺织、上海烟草、海烟物流、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作协、上海市妇联、上海图书馆、浦东图书馆等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及业务指导。

招生方向:数字艺术设计,艺术管理,数字艺术设计研究,艺术与科技,数字演艺设计

招生类别:MFA/MA

 

俞建村,男,教授

博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戏剧评论暨人类表演学》中文版副主编。长期从事欧美戏剧教学、研究和评论工作。指导英文版莎士比亚戏剧等年度大戏十余部,如《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等。博士硕士生涵盖中国、美国、法国、南非、乌兹别克斯坦、立陶宛、格鲁吉亚和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多年来在国内外以中英文等发表论文和译文数十篇,如如Richard Schechner and Performance Studies in China”The Rise of Performance Studies: Rethinking Richard Schechner’s Broad Spectrum(英国),Street Performance Shulaibao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Xiqu Art(保加利亚)、《社会表演与人物命运—以<奥利安纳>为例》《人类表演学的缘起、现状及趋势》《角色设定、角色表演与角色表演的脆弱性—以斯特林堡的<朱莉小姐>为例》《北京人艺<人民公敌>“表演技术”—显性的表演行为重建》等。对跨文化戏剧、欧美戏剧、艺术管理和社会表演学等有学术兴趣,出版专著、编著、译著多部。担任2018年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课题“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等。参加的学术团体及职务有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社会兼职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上海市人文社科评审专家、教育部和文化部项目评审专家等。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丁盛,男,副教授

艺术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与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各一项。出版专著《当代昆剧创作研究》,主编《人性之美:陈明正导演艺术研究》《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表演艺术教育——二十世纪西方表演理论教学读本》等著作多部。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戏剧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获第十四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第二十七届田汉戏剧奖论文奖(2013),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作品奖(2010)。曾服务于上海真汉咖啡剧场(2000-2001)、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1-2007)、上海芷江梦工场(2007-2008)等戏剧机构多年,参与制作《艺术》《秀才与刽子手》《正红旗下》等几十部话剧,策划/制作古戏台版《牡丹亭》于2010年世博会期间在上海三山会馆驻场演出。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石俊,男,副教授

本科毕业于太阳成集团tyc234cc戏剧文学系,硕士毕业于太阳成集团tyc234cc导演系,2005年为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从事上海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2008年获副教授任职资格,2009受邀访问奥地利研习歌剧导演艺术,2010年评为硕导,2014年上海市教委“产学研”计划  上海歌剧院驻院导演。现为导演系副书记。中国文联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编剧,导演作品有电视剧--《想好以后再恋爱》《开心公寓》《大案组》《第一次亲密接触》(改编),话剧编剧,导演作品有《上海作女》《香水》《天黑不回家》《太太万岁》《张爱玲》《亲爱的一起飞》《家庭恩怨记》《情书》《海上夫人》《新房与心房》《杜拉拉》(合作)《超越人力》《裸婚》《叩问青春》《大地恋歌》。歌剧导演作品有《弄臣》,编剧作品(合作)《风往哪个方向吹》(上海歌剧院演出,廖昌永主演)。音乐剧编剧,导演作品有《国之当歌》(合作)《@葛云飞》《青春答卷》等。戏曲编剧、导演作品有,沪剧《好人一生平安》(上海沪剧院演出,合作编剧),滑稽戏《婚姻开笑差》(上海滑稽剧团演出,导演),绍剧《青丝络》(萧山绍剧艺术中心演出,导演)。曾在《中国戏剧》《上海戏剧》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发表文章近百篇。曾担任上海东方卫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导演,上海国际电影节策划。北京大学音乐剧“学院奖”评委,上海戏剧谷评审,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观剧团戏剧类导师。曾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提名奖,话剧金狮奖评论奖,第二十五届田汉文学奖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江苏省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第十届戏剧节优秀导演奖,第二届山东小剧场节最佳导演等国家与省部级奖项。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曹林,男,教授

曾先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博导、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舞台美术发展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教育、研究与创作,专业领域为戏剧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美术与设计学等。曾荣获文化和旅游部记功表彰,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等荣誉,参与建设的“舞台设计技巧与方法”课程入选教育部思政示范课并获教育部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以来,曾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如,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高校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项目等;出版著作多部,如《戏曲教育改革与实践》、《新世纪中国舞台美术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如《当代“大舞美”观念与“整体设计”未来趋势》、《大舞美观念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等;策划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数十起,如中国舞台美术展、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中国先锋戏剧青年设计师提名展等;舞美设计作品多部,如昆曲《荣宝斋》、话剧《沙变录》等。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黄暾炜,男,副教授

太阳成集团tyc234cc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现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继续教育学院书记、副院长,曾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员、上海评论家协会理事、上海地方史志学会理事。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特聘专家,2023全国电商技能大赛等全国赛事评委,全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剧本评审组组长。

教育教学成果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次,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报纸媒体等系列论文与评论文章,出版《中国高等戏曲教育》等专著,参与编著专著十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及教学改革项目近十项,开设《中国艺术美学》、《中国戏曲美学》、《戏曲院团管理》、《戏曲剧目策划》、《戏剧国际交流》、《艺术概论》、《微电影创作》、《艺术与潮玩》、《竖屏短剧研究》等课程。策划、制作或编剧大型京剧、昆剧、音乐剧、越剧、话剧、歌舞剧、影视剧、木偶剧等作品三十余项,并获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京剧艺术节等国家级奖项和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重大资助项目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先后带队赴亚洲、欧洲、美洲十余国讲学,考察,交流与演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倪胜,男,副教授

外国哲学博士,戏剧戏曲学博士后。

专业领域:曾在柏林自由大学(2019-2020)、纽约城市大学(2012-2013)等处进修西方艺术史和德国戏剧史等,目前主要从事中西戏剧比较、美学和艺术理论、印度戏剧、佛学等研究。

成果:著有《<判断力批判>体系探微》、《早期德语文献戏剧的阐释与研究》等,译有《巴利佛教要略》《康德美学导论》《卡罗尔论戏剧》(合译、校)等,发表戏剧学、艺术理论(含美学)、佛教、伦理学等方面文章多篇。喜马拉雅电台西方实验戏剧系列讲座主讲人(账号:倪胜戏剧;专辑:象顾小组聊戏剧)。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张蕾,女,副教授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创意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管理专业本科负责人,艺术管理专业博士,美国纽约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伦敦Arts Educational韦伯担任校长的音乐剧学校之访问学者。

代表性工作经历:聘请丹麦主创制作3D动画《不是菜鸟的盐小勺》,荣获2022年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最佳动画短片奖。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前哨》首演版制作人。聘请英国皇家歌剧院主创,制作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音乐剧《绿鸟》。2018年聘请纽约百老汇主创制作上海文化发展基金扶持项目,原创音乐剧《神秘的糖果工厂》。2017年与韩国乱打公司联合制作中文版音乐剧《Mini Lover》。2007-2009年曾就职于纽约百老汇第二大制作集团Nederlander Worldwide Entertainmen2003-2006年曾任职中国对外演出集团项目经理。

学术成果:专著《从百老汇到演艺大世界—都市演艺产业集聚竞争力研究》(20218月,上海书店出版社)。教材《艺术管理丛书:剧院管理务实十六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12月)。在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期刊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篇研究报告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采纳批示。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盛思梅,女,副教授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教创意学院、电影学院各专业,主授制片管理、短视频创作与运营、新媒体艺术等课程,同时任职上戏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上戏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先后担任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多媒体虚拟演绎空间合成实验室负责人、米亚艺术(媒体影像艺术)中心负责人。著有《信息技术和网络创意产业》;参与了国家教育部《创意经济及其中国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国家科技部《三维模型中的实体对象检索技术研究》课题、国家文化部创新工程项目-《艺术人才在线培训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和示范》等;主撰写了省部级课题《上海推动网络创意产业的对策与建议》、《关于加快上海网络文化和内容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应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活动与展览展示的三维互动软件原型研究课题报告》(上海世博局);发表过《移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趋势》等论文。

担任过2010世博会中国馆虚拟互动方案主设计、2010世博会开园仪式虚拟排演制作人、网上世博会制作人等;多部舞台剧如音乐剧《长河》、《弘一法师》、儿童剧《成长的快乐》、《蚂蚁恰恰》、《彩虹》、沪剧《军礼》、话剧《开天辟地》、芭蕾舞剧《德加的钻石》、杂技剧《西游记》等的多媒体制片人;虹猫蓝兔系列、奔驰、上海湖北商会、彪马等广告制片人;电视连续剧《又见白娘子》视效总监;上戏大型建筑投影灯光秀《红楼@梦》制片;参与过广州、青岛、福州、株洲、安阳、南阳、宿迁、茅台等多个城市和企业展示规划馆的幻影成像、全息成像、交互多媒体展项等的制作;电视剧《最灿烂的我们》总监制、网络电影《酒剑仙-仙剑前传》总监制、优酷大型综艺《中国潮音》制片人等。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

 

薛诗怡,女,副教授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艺术理论博士后;

近两年完成一本专著《中国演艺智库构建与运营模式》。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3C刊发表,2篇北核。演艺智库组织构建与运营机制探索[J]20227月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31;云南民族非遗产业化发掘与边疆治理的多维耦合机制探索[J]20216月 云南社会科学;CNN环境图片新闻的视觉修辞探析[J].电视研究,2019(09)

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上海市艺术学学科调研课题,已完成。主持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应对北极气候变化问题的传播对策研究”

独立完成了2018年上海超级博士后人才项目。2018年: 纪录片《文化巷》担任编导、主持人、文字撰写、音乐编辑等工作,入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纪录片德宏影展。

招生方向:艺术管理

招生类别:MFA